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低碳環保政策,再加上印刷業內“十二五”規劃所強調的綠色印刷,柔印這一公認的綠色印刷方式一時風頭無人能及,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柔印占據大片江山的美好前景。然而,在此,筆者不得不唱衰柔印,潑潑冷水,以便激勵業內人士更好更快地解決柔印存在的諸多問題。
我國柔印發展已有30年歷史,這期間發展狀態可總結為臺階式,有幾個階段發展非常緩慢。至今,與柔印成風的歐美相比,我國柔印只算得上是剛剛起步的新生兒。美國的柔印市場份額已達80%之多,而我國柔印所給出的數據雖然并不相同,但多在10%左右。北京包裝公司如此鮮明的對比告訴我們什么,不僅僅是我國柔印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樣的“虛”話,更多的應該是我國柔印處在“落后”的狀態,不是為了故意唱衰,而是只有真正地時時刻刻地認識到本身的落后,才能不抱有一絲僥幸奮力追趕。
柔印固然有綠色環保、制版速度快等特點,但也存在很多致命的缺點,讓它始終無法大面積地普及開來。
以標簽領域為例,制版成本高、輔助材料工藝不配套,還有一個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印刷質量不受終端用戶認可。幾乎每個想要贏利的印刷廠都有一條經營理念,就是以客戶的需求為準則,試想,終端客戶都不認同,又怎么能讓印刷廠來認同柔印。
如若不及時解決以上三個問題,至少在標簽領域,柔印在短期內是很難有大的突破的。
當然這就不只是柔印設備制造商的責任,配套的輔助設備、材料供應商同樣非常重要,只有整一條完整的柔印供應鏈都能同步前進,印制出符合終端客戶需求的產品,又不讓印刷廠有所虧損,還需要擔心柔印的市場份額嗎?
上一篇:晨鳴紙業欲突破進包裝用紙領域